喜滋滋(简称:CZZ,英文名:ClassZZ)本身是一条PoW公链,公链代币叫作CZZ,自2019年稳定运行至今,已吸引了一定量的算力来维护网络安全性。ClassZZ社区视去中心化高于一切,CZZ代币也是一个无私募、无预挖、无项目方的“三无产品”。
作为一个公链,ClassZZ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支持本社区研发的TeWaka协议,该协议完全开源且去中心化,可实现原始币在协议支持的主网之间任意切换,是区块链世界的“跨界船”。
相比市场主流跨链协议,Te Waka的主要创新与优势是,其真正解决了跨链领域的“不可能三角”,即不需要质押原始币、同时支持大部分公链、完全去中心化。
CZZ社区上线了我们的native token跨链协议TeWaka。这个协议会完全开源并去中心化,我们有一条PoW主网,可使这个跨链协议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下的运行。用户可以用它将自己的token在我们支持的主网上任意切换。
由于TeWaka刚刚上线,目前只支持ETH和HECO,大概几周内就会支持BSC Okchain Polkadot Solana Tron等公链。届时,这些链上的资产可以随便自由兑换,用户也可以随便切换各个主网上的DeFi生态。
CZZ币项目优势
首先,有Polkadot和Cosmos这样的明星项目。但它们的本质是,在自己的生态与技术框架下实现的跨链,或者叫互操作。比如说Polkadot,他们提出了一个substrate框架,两条substrate框架下的parachain之间,执行互操作是完全没问题的。
但是,当你离开Polkadot的生态,比如说BTC网络,ETH网络,其实Polkadot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基本上还是靠存入一个BTC,他们给你个PolkaBTC,你拿PolkaBTC可以随便在Polkadot里面玩,但出了这个生态就没人认了。
其次,对于BTC,ETH这样的老链,实现资产跨链的方法基本就两个。
1)Atomic swap。这个理论上应该是最好的,但实现起来效率非常差,现在基本上没什么热度。
2)映射。用户把native token打到一个地址里,然后在另一个链拿到一个映射过的token,例如,以太坊上的WBTC。Polka Bridge和Binance Bridge用的也是类似原理。
映射总体来说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资产跨链做法,但它有两大缺点
1)不可不提的资产安全性问题。虽然WBTC好像一直没问题,但用户长期拿WBTC还是没有拿BTC本币安全。更何况,如果是知名度低一点的机构发行映射币,用户应该就会非常担心了。
2)由于DeFi的突起,参与DeFi通常只能用native token。比如说,如果你拿一个ERC 20 token,你就不可能在HECO上挖矿。只有当native token在链与链之间可以自由流动,用户才能享受到最丰富的De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