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金融业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进步导致解决了许多问题,但一些新技术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新问题。当今有多种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可供使用,这让金融服务提供商在决定哪种解决方案最适合他们时非常困惑。要知道金融服务领域的区块链前景广阔,可以解决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现在区块链金融已经成为金融领域中的一种大趋势。很多投资者都想要进一步的了解一下区块链金融监管的难点有哪些?下面就让币圈子小编为大家详细阐述一下。
区块链的信任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区块链的信用来自节点,而非区块链网络本身。传统在线服务主要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用户想使用互联网,必须依赖各种可信机构或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可以单方篡改任何数据,所以通常认为传统互联网本身无法产生信任,其信任来源于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
区块链是否有所不同?区块链网络充当并取代了传统互联网的中介机构,实现用户端的点对点交互,其不可篡改性确保了链上数据的真实可靠,所以说区块链可以制造信用。不过,这一理想化状态是建立在区块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的。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是有限度的,硬分叉、回滚(指将程序或数据恢复到之前某个状态)等技术手段就是区块链节点改变链上储存数据的最好例证。
二是区块链网络无法识别外部数据的真实性。在区块链应用中,单纯的价值转移(传统互联网中,信息可以被无限复制,基于此建立的支付系统必须基于特定中介机构才能避免“双重支付”,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可以在不借助特定中介机构的情况下,通过特定算法和共识机制解决“双重支付”问题,所以也称区块链为“价值转移”系统)价值有限,只适合简单的单向交互,如汇款、赠与等。除此之外,区块链多数应用涉及到与外部数据的交互问题。
以智能合约为例,智能合约的结构一般为“如果……那么……”,合约指令的执行借助区块链的信用机制,可以确保得到执行,但对于预设条件“如果”的内容,无论是资金往来、货物交付还是事实证明,区块链本身无法证实这些内容的真实性,还需要借助传统信用机构确认。信用仍来源于区块链之外。
虽然区块链本身不产生信用,但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其独特的低成本且高效的信用建立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新的协调经济社会交往的基础设施。这对识别区块链的性质有重要意义,也是评判区块链所涉法律关系性质及责任承担主体的关键。
以区块链存证为例,传统公证中,公证结果以公证书的形式展示,若要验证其真伪,需与公证机关保存的副本对比,或经由公证机关确认,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出错的可能。如果通过区块链公证,则公证书生成并成功记录到区块链网络中时,其内容就固定了,我们只需要证明公证书来源于区块链,即可确认其真实性。
区块链数据被认为是真实的,不是因为区块链本身能证明它的真实性,而是因为区块链网络中的可信机构节点,如公证处、法院等赋予了它真实性。区块链技术保证了区块链所记载证据与法院或公证机关已确认证据的一致性。
上文中的内容就是币圈子小编对于区块链金融监管的难点有哪些这一问题的详细阐述。借助金融领域的区块链,点对点(P2P)交易成为可能。这意味着消除中介,因为智能合约将能够成功管理交易。随着系统“层级”的减少,支付的即时结算将变得容易。还可以实施区块链支付系统,以便跨境支付也可以即时发生,因此,金融服务中的区块链可以促进即时结算。借助金融服务中的区块链,还可以简化审计流程。区块链记录是不可变的,因此审计人员可以检查它们以确保是否正确满足合规性以及该财务组织的具体情况。